白锈的预防及处理
(1)白锈的预防
当镀件储存及运输需要紧密堆放在一起时,应该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来防止生成白锈。在镀件周围保持低湿度的环境和在堆积的镀件间保证足够的通风,可使白锈的产生减至较少。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0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方式来减少镀层白锈的产生。镀锌管和中空的镀件在镀锌后可涂一层清漆、像线材、板材和网材这类产品可打蜡和涂油,对热浸镀锌结构件水冷后即可进行铬酸盐或其他**溶液的钝化处理。若镀件可以很快运走并安装,可不需任何后处理,实际上,热浸镀件需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主要取决于镀件的外形和可能的储存条件,紧密堆放或套入的镀件防白锈的能力差,特别是当它们不打开,连续存放几个星期以上时尤为如此。当然,如果镀锌结构件表面充分暴露,一般可不进行后处理。如果镀锌表面在6个月内要涂漆,则需选择适当的后处理工艺,以免影响锌层与漆的黏附性。0镀件应该在干燥的、有良好通风环境的条件下被覆盖存放。3如果镀件只能露天存放,镀件应该从地面架高并用窄条隔离物分开,以便给所有镀件表面提供自由流动的空气。镀件应该倾斜放置以方便排水,如图3-5所示。镀件不应存放在潮湿的土壤上或腐烂的植被上。在船运时,如果镀1件表面可能发生冷凝,也推荐使用隔离物。另外,如果镀件在运输时要过高山,会冷却,然后再到低处暴露于比较暖和潮湿的空气中,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使用1隔离物。含松脂的木材不能用作隔离物或包装物,因为松脂本身就有腐蚀性。

附着力
热镀锌层应有足够的附着力,保证镀件在正常的搬动、装卸、运输、安装过程中经受碰撞时,镀锌层不会开裂或剥离。而镀件安装后,一般不会再经受尖锐硬物的猛烈撞击,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再剥离脱落。GB/T 13912-2002中指出: "一般厚度的热镀锌工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没有剥落和起皮现象。镀锌后再进行弯曲和变形加工产生的镀层剥落和起皮现象不表示镀层的附着力不好。若需方有特殊要求,必须测试附着力,则由供需双方协商”,而在GB 2694-2003中则明确规定镀层要”经锤击试验,锌层不剥离不凸起。”锤击试验的条件比较苛刻,能经受锤击试验的镀层附着力肯定没有问题原英、日标准中说明附着性的试验方法由供需双方议定,可用锤击试验。在美国ASTM标准中,以前曾规定协商采用锤击试验,但1989年已将其取消。附着力的试验可采用硬刀试验,若锌层附着性良好,锋利的刀刃或尖刀用力铲入时,只能铲出切屑,不会有整片锌层崩落而露出铁基体。硬刀试验可用于所有类型的镀锌件,而锤击试验只适用于表面平整且较厚的工件,如原日本标准规定适用于8mm以上的工件,以前的美国标准也规定适用于5/16in (7.94mm)以上的厚件。采用低硅钢的镀锌件,镀层厚度适中,合金层较薄而纯锌层较厚,锤击试验一般均无问题。近年来由于硅镇静钢的普及,镀层**厚较为多见,且镀层中铁锌合金层较厚,甚至几乎占据整个镀层。由于铁锌合金的性能较脆,这些镀层可能经受不起锤击试验,但使用中并无问题。

涂镀钢铁选用与设计
热轧钢,冷轧钢,铸钢,锻钢,铸铁等钢铁材料大多都能用热镀锌方法进行。高强度结构钢制成的热镀锌产品,但是,能获得优良镀层的钢结构材料的主要化量低于0.03%或在0。15%~0.25%之间。显然,并非所有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都符合这一成分范围。在热镀锌的过程中,钢铁材料中的铁与锌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的铁锌合金层、镀层表面覆盖一层纯锌层。正常的热镀锌层中,铁锌合金层约占镀层总厚度的50%~70%。钢中的一些元素能显著影响热镀锌过程中铁锌之间的反应过程,改变镀层的组织结构以及镀层外观,例如,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磷元素能导致几乎整个镀层生成铁锌合金层。主要由铁锌合金层构成的镀层,其黏附性要比典型的正常镀层差;缺少纯锌层的镀层会呈现不光滑的灰色外观。铸件的表面状况对热镀锌质量影响很大,表面质量好的铸件通常都能成功地。进行热镀锌。如果铸件表面黏结有砂粒和夹杂物,则很难在常规酸洗液中去除,会大大降低热镀锌品质。用喷丸,喷砂的方法清理铸件表面,不但可以除锈,而且能有效地除去铸件表面的铸造黏砂和夹杂物。铸件喷砂清理后再正常进行酸洗等热镀锌其他工序,由于大多数热镀锌厂没有喷砂除锈设备,喷砂清理通常在铸造厂进行。设计热镀锌铸件时应遵循以下规则:采用较大半径的铸造圆角,尽量避免尖锐的结构和深凹的缝槽,以利于铸件喷砂除锈清理;铸件壁厚要尽量统一,防止铸件在浸锌加热和镀后冷却过程中产生过量变形甚至开裂。热镀锌镀层通常要比电镀,化学镀,机械镀等方法获得的镀层厚,镀层的耐腐蚀寿命也比较长。但过厚的镀层在热应力,剧烈冲击等作用下容易剥落。实践中镀层厚度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即可,不宜片面追求**厚镀层。

-/gjedeb/-
http://shxbsy168.b2b168.com